中药清火:12种“灭火”药材,对应身体不同“火气”

中药清火:12种“灭火”药材,对应身体不同“火气”

4. 栀子→清三焦火(全身实火)

典型表现:上火症状复杂,比如同时有口舌生疮、小便黄赤、心烦失眠,甚至身上长疮。

为什么适合? 三焦连通全身,栀子能清上中下三焦之火,还能利尿,让“火”随尿液排出,就像“疏通全身水道灭火”。

用法:可泡水喝(少量),适合多种实火并存的情况;脾胃虚寒者(吃凉的拉肚子)少用。

二、滋阴降火:针对“阴虚内热”

5. 知母→清肾火(肾阴亏虚)

典型表现:手脚心发热(尤其晚上),睡觉时出汗(盗汗),腰酸腿软,口干却不想多喝,舌红、苔少。

为什么适合? 肾火多是“阴虚导致的虚火”,就像“锅里水少了烧得旺”。知母能滋阴又降火,既“加水”又“减火”,适合虚火。

搭配:可与枸杞同用(滋阴补肾),适合更年期或长期熬夜后的肾阴虚上火。

6. 麦冬→清心火(心阴不足)

典型表现:心烦失眠(尤其舌尖红),口舌生疮(多在舌尖),口干但喝水不解渴,小便黄。

为什么适合? 心阴不足的“虚火”会扰动心神,麦冬能滋养心阴、清泻虚火,就像“给烦躁的心降降温”,同时补充津液。

用法:泡水喝(可加1-2颗百合),适合压力大、熬夜后的心烦失眠。

7. 玄参→清咽喉火(阴虚喉燥)

典型表现:嗓子干痛(不是红肿剧痛,而是隐隐作痛),声音嘶哑,喉咙里总觉得干,舌红、少苔。

为什么适合? 咽喉火多与阴虚津少有关,玄参能滋阴润燥、清利咽喉,就像“给干燥的喉咙加点润滑剂”,缓解干痛。

注意:玄参偏凉,脾胃弱、大便稀的人少用。

8. 地骨皮→清骨火(阴虚骨蒸)

典型表现:骨头里觉得发热(午后或晚上明显),盗汗,人消瘦,手脚心热,舌红、苔少。

为什么适合? 这种“火”像“从骨头里透出来的热”,多是阴虚所致。地骨皮能清退虚热、凉血,专门针对这种深层虚火。

适合场景:肺结核后期、更年期的骨蒸潮热,可搭配枸杞、百合滋阴。

三、针对特定部位上火

9. 金银花→清上焦火(风热感冒初期)

典型表现:嗓子肿痛、流黄涕、头痛,身上有点发热,属于外感风热引起的“上焦火”。

为什么适合? 金银花能清热解毒、疏散风热,就像“打开窗户把热气散出去”,适合感冒初期的实火。

用法:泡水喝(少量),可加薄荷(增强散风热效果);脾胃虚寒者少用。

10. 蒲公英→清胃火+肝火(带点湿)

典型表现:牙龈肿痛或眼睛红肿,同时伴有腹胀、大便黏(有湿邪),舌红、苔黄腻。

为什么适合? 蒲公英既能清热(胃火、肝火),又能利湿,适合“湿热”引起的上火,就像“既灭火又排水”。

用法:可焯水后凉拌(少量),适合湿热体质的日常调理;用量别太大,以免拉肚子。

11. 桑叶→清肝火+肺火(兼明目)

典型表现:眼睛干涩发红(看手机多后明显),干咳少痰,嗓子干,属于肝肺有热(偏实或轻度虚火)。

为什么适合? 桑叶能清肝明目、清肺润燥,尤其适合“上火+眼睛不适”,就像“给眼睛和肺部做个清凉SPA”。

用法:泡水喝(可加少量菊花),适合经常用眼、熬夜后的肝肺之火。

12. 淡竹叶→清心火+小肠火(兼利尿)

典型表现:心烦、舌尖红,同时小便黄赤、有灼热感(小肠火常与心火同存),属于“心火下移”。

为什么适合? 淡竹叶能清心火,还能利尿,让心火随小便排出,就像“给心火找个出口”,从下焦排出。

用法:泡水喝(少量),适合心火导致的心烦+小便不适;孕妇慎用。

清火的3个关键提醒

1. 先分实火虚火:实火(红肿热痛明显、大便干、苔黄厚)可用苦寒药;虚火(手脚心热、盗汗、苔少)需滋阴,别用强泻药。

2. 中病即止:清火药(尤其苦寒类)不可久用,症状缓解就停,以免伤脾胃(导致拉肚子、没胃口)。

3. 配合饮食:实火别吃辛辣、羊肉;虚火别熬夜、少吃油炸,多吃梨、银耳等滋阴食物。

身体“上火”是信号,不是所有火都能靠“泻”解决。实火要“清”,虚火要“补”,找对对应的药材,才能既灭火又不伤身。如果上火反复或伴有严重症状(如咳血、高热),别自己用药,及时找医生辨证调理更稳妥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✨ 相关推荐

断流现象究竟是什么?
h365官方登录平台

断流现象究竟是什么?

📅 10-05 👀 5431
汽车之家
365平台怎么注册

汽车之家

📅 07-22 👀 6540
人民的名义欧阳菁结局,欧阳菁被判有期徒刑十年入狱